“孩子的特长练了好几年都不出成绩,还有必要坚持吗?” “娃每天都会想方设法逃避练琴,越长大越没兴趣,该怎么办?”生活中,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困扰,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营养科赵长海教授的“带娃”经验。
文/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营养科 赵长海教授

最近,有几位妈妈向我咨询: “您家孩子不仅学习认真,其他方面也很出色。我家娃虽说课外班没少上,练书法、学琴也有好几年了,但就是出不了成绩,还要不要继续练呢?”
这确实是困扰很多人的一个问题。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德、智、体美、劳全面发展,却又不知该从哪里入手。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,在女儿练习书法的这些年里,我是怎样做的。
心态 第一个问题是,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呢?答案只有两个字:不急!人这一辈子最难的心态就是“人间有味是清欢”,不用和任何人去比,也不急着得到回报。如果我们能保持“轻轻的努力”以及“淡淡的坚持”,足以让孩子沉浸在书法这门艺术中。
精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。我告诉若汐: “一二年级的时候可以广泛接触,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;到了三四年级,就要定下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,然后坚持十年。”
年幼时“广撒网”的经历开阔了若汐的视野。现在,她把书法和巴扬手风琴作为主攻方向,每年至少要付出200小时的练习时间。有时孩子想偷点懒,我们也会同意。毕竟“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”,只有劳逸结合,下次才能快速“满血复活”。
目标 不少家长对特长的看法是能让孩子陶冶情操即可。实际上,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,是影响孩子出成绩的天花板。若汐的远期目标是在专业比赛中崭露头角,有了前进的动力后,她甚至问我,自己将来能否成为一名书法家呢?
我告诉女儿: “一切皆有可能。”在具有悟性和保证高效能的前提下,如果一直坚持练习,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情趣 我始终认为,书法是“第二颜值”。在我的影响下,若汐总以自己书法进步和取得成绩为荣耀。若汐的小学曾组织过“古诗词百日诵读”活动。我和若汐商量,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,每天写一篇古诗词的书法。三个多月的时间匆匆而过,若汐收获的不仅有美丽的诗句,还有一份看得见的成果 — —我将女儿100天以来的作品胶装成册,令她非常惊喜。同样是练书法,如果家长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,可以让看似枯燥的练习变得富有情趣。
激励 我们常说“失败是成功之母”。但对于孩子而言,这句话或许应该改为: “成功是成功之母”。如果在“修炼”特长的过程中总是受到打击,孩子很可能会想方设法地逃避练习,连坚持下去都很难,更不用说出成绩了。
我鼓励若汐多参加书法活动,同时启发女儿:当看到其他小朋友身上的长处,我们能否学习?如果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,该如何改进?一次次“过五关斩六将”的经历,既增长了若汐的见识,也让孩子不惧挑战,越来越有勇气。
坚持 想要得到自己从来没有得到的,就得付出自己从来没有付出的。很多家长怕孩子辛苦,甚至纵容他们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的行为。实际上,做难事必有所得。作为家长,我们更应该做的其实是鼓励和陪伴孩子勇往直前。年幼时拥有梦想是很可贵的一件事。何不用日复一日的坚持,去点亮孩子的梦想呢?